English

思想者的风采

——评韩春旭的“新人文散文”
2001-03-28 来源:光明日报 秦晋 我有话说

韩春旭是近年来引起读者关注的一位作家,她用她极有特色的散文形式,表达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思考。这些作品是:《少了什么,这个世界?———与苏格拉底和自己的对话》、《我很丑———致小弟温森特·梵高》、《新人类———挽起尼采的手》、《人类的童年———一只存活的甲虫写给卡夫卡的信》、《寻找家园》、《谁为自己的生存方式负责》、《我的灵魂生活———与托翁共叙生命的法则》、《善待孩子们的心灵吧———一位母亲向社会发出的呼唤》等。

韩春旭的新人文散文,基本采用与大师谈心的形式,讲的都是与人文精神相关的大问题。尼采说:“大问题俯拾即是。”但把这些涉及文化哲学人学的问题,用艺术散文的方式表现出来,把理性思维演化为形象和情感的东西,而且写得如此生动出彩、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,实属少见。

任何文学现象都是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。一种缺乏精神追求和健康创造力的生活状态,既可以产生用“皮肤思考”的文学,也可以产生唤起良知和铸造灵魂的文学。前者是因失衡而颓丧,后者为救赎而奋争。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,一种现象的两种反应。

谈韩春旭的作品,要从我们所面临的这个世界的状况说起。世界的前景远不像我们想的那么乐观。由于人类的急功近利、无知专横,人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遭到并正在遭受极度破坏。一个热爱人生的人、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无法忍受“一个无意义、无目的世界”,不能容忍一个疯狂掠夺地球资源和肆意践踏生命准则的世界。这是韩春旭的全部焦虑、激愤和呼唤的基点。

韩春旭把一个涉及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、历史演进与人的本性、物质创造与精神文明等复杂的人类历史哲学问题,归结为一个主题:“认识你自己。”这是古希腊戴尔菲城神庙碑上的一句箴言。

认识自己。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,但又是一种绝对高深的理论。马克思说:“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,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。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。”(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第42卷,第96页)当代著名思想家弗洛姆讲过类似的话,他说:“人是唯一会感到他自己的存在是个问题,他不得不解决这个回避不了的问题的动物。”

然而,不同的时代对“认识你自己”的认识也是有差别的。如果说早期人文主义的目的是为了揄扬人的价值和人性解放、而20世纪的后工业思潮在于说明“文化工业”科学技术扭曲了人的本性、窒息了人的自由的话,那么,韩春旭的观点则是强调人对其生命本质和存在意义的坚守。

她把灵魂看作是人的生命本源,是赋予人生命形式的东西,“是生命中更深层次的生命,是生命里最本质的能量”。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,失去思想就只有轻飘和脆弱,便一钱不值,因此精神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。她说,“人类的肉体所以区别于动物,是因为它饱含着精神;人类的精神所以区别于上帝,是因为它植根于肉体。”如果人类无节制地贪求物质享受,理性精神不断丧失,灵与肉二者出现分离状态的时候,“人类就开始了真正的荒谬”。

韩春旭并不回避我们生活中负面的东西,她不是那种在急剧变化中惊惶失措的人。她清楚“贫困的邪恶”和“黄金的邪恶”同样能够致一个民族于死地。人类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违逆初衷、留下不满和困惑的过程,是一个需要不断克服和奋斗的过程。但是代价不是无条件无限度无原则的。人们不能永远为玩忽职守者、以权谋私者、无知无畏者、欲壑难填者、伤天害理者的行为及后果承担责任。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、灭除其他物种、耗竭地球资源为代价。人的生存有一种根本的性质,这就是对意义的追求。只有物欲没有意义的世界,不是人的世界。所以人类的进步不应该是盲目无序的,应该体现出人性中意义的力量。她的全部著作都是在呼唤一种“平衡”;地球生态平衡,人类精神平衡和社会历史平衡。平衡论这一古典哲学,被韩春旭演化为一种现代思维,现实思维,积极思维,乐观思维。

韩春旭在阐释她的新人文思维时,采用的不是理性的逻辑叙述,而是十分艺术化的散文方式。她把历史观照、哲学思考和文学表述结合在一起,形成独特的理论问题的情感述说和抽象思维的形象表达。这种“带着情感的思考”,把逻辑思维、形象思维、情感思维溶为一体的叙述方法和结构方式,是韩春旭散文叙事的首要特点。其次是她为这种独特的叙述创造了独特的环境,一种幻想的真实,一个可以与古人促膝、与大师谈心的虚拟世界。这种构思形式,为作者情真意切的述说和行如流水的表达,提供了极好的语境;为她充分展现思想和展示才情,创造了一个超时空的“在场”。把现实感触放入超现实的环境中酿制,使其叙述同时带有时代敏锐性和历史深邃感,这是韩春旭散文叙事的第二个特点。再其次就是作者的情感投入。她以一个角色进入她所创造的世界,用她的情感叙述她的感悟,用她的感觉解释她的思考,她与她的主人公不仅是思想的而且是情感的交流,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谈。她的这种“全身心写作”,是艺术创作中生命意识的极大张扬。这使她的文本充满激情,读起来如江似潮、回肠荡气,你几乎无法相信作者是在讲一个哲学问题。这是韩春旭散文叙事的第三个特点。我想,读者喜欢韩春旭的作品,应该是因为她的思想力和表达力共同浇铸的那种魅力。

韩春旭散文,将哲学思考与文学叙事、追寻真理与宣泄情感结合在一起,显然是因为有一个已经出现的语言环境和思维逻辑。她可以创造一种形式,但只能在一个可供她创造的“场”里完成这项任务。这就是文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变化。文学已经变得更开放、更多元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;哲学也开始变得面向现实、有血有肉、有批判精神了。这种思感交融的“情理散文”,是人们面对发展变化中的世界,对提升主体思维能力和主观意识品质的渴望的产物。

韩春旭是带着使命感出现的作家。她是那种生命中饱含和激荡着爱心的作家,是那种将自己与民众命运和人类前景紧紧联结在一起的作家,是那种无法容忍不公正、无法忍受美好与善良遭到摧残的作家,是那种具有批判精神而又赋有建构意识的作家。她是在真心实意用自己的创作,实践她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。她是在努力通过她的作品,体现她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和良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